2025年01月02日
第05版:文化周口·聚焦 PDF版

尋繹宋代文人的陳州印記

馮劍星

張耒《讀中興碑》拓片

如果你想寫陳州就不能只去寫春二月廟會的繁盛壯觀,也不能只寫夏六月湖上無數(shù)荷花的妖媚清華,也不能只寫秋九月的古柏靈雨、羲陵幽古的邃密神秘,或許,你要寫伏羲一畫開天的文明之光,也要寫《詩經(jīng)》“子之湯兮,宛丘之上兮”的巫風(fēng)之舞,也要寫黑夫、驚于秦攻楚前夕,在寫給家人信中“室弗遺,即死矣,急急急”的無助哀鳴,抑或是李邕在《麓山寺碑》題署“前陳州刺史”的恨恨之情、李白在《上李邕》詩中“宣父猶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輕年少”的不平之憤、蘇軾兄弟離別之際所吟“驚塵急雪滿貂裘,淚灑東風(fēng)別宛丘”的諸多悵望。但千秋以來,一泓好大的湖水,淹沒了無數(shù)的風(fēng)流,也澄清了無數(shù)的煙云變幻。這些,都被時(shí)間遺落在那片鷗鷺忘機(jī)的湖光之中,看得見,也看不見,想得起來,也想不起來。這就是不同時(shí)期的陳州,不同人眼里的陳州,也是在流光消磨中不一樣的陳州。陳州何處?在文字的記憶里,也在歷史的塵埃中,我們觸手可及,卻又只能遺想千古、神游其間。如許風(fēng)流,可為筆墨之資。

看,又是傍晚時(shí)分,一葉扁舟,吹著蔡河的晚風(fēng)緩緩駛來,燥熱讓人心情不佳,蘇軾在船頭卻一路吟詠不斷,愉悅地寫了一組小詩。這是他看到船上有人所題組詩,自己步韻唱和而作:

出都來陳,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,不知何人,有感于余心者,聊為和之。

其一

蛙鳴青草泊,蟬噪垂楊浦。

吾行亦偶然,及此新過雨。

其二

鳥樂忘罝罦,魚樂忘鉤餌。

何必?fù)袼玻咸咸煜率恰?/p>

其三

煙火動村落,晨光尚熹微。

田園處處好,淵明胡不歸。

其四

我行無疾徐,輕楫信溶漾。

船留村市鬧,閘發(fā)寒波漲。

其五

舟人苦炎熱,宿此喬木灣。

清月未及上,黑云如頹山。

其六

萬竅號地籟,沖風(fēng)散天池。

喧豗瞬息間,還掛斗與箕。

其七

潁水非漢水,亦作蒲萄綠。

恨無襄陽兒,令唱銅鞮曲。

其八

我詩雖云拙,心平聲韻和。

年來煩惱盡,古井無由波。

這是北宋熙寧四年(1071年)7月,此時(shí)距宋初山水巨匠李成醉死陳州已經(jīng)過去了104年,距北宋名臣張?jiān)仛{于陳州已經(jīng)過去了56年,距北宋名將狄青貶死陳州僅僅有14年。蘇軾不知道的是,8年后,他的表兄文與可(文同字)在赴任湖州的路上,也將客死在這里。后來,他寫文章說“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,與可沒于陳州。是歲七月七日,予在湖州曝書畫,見此竹,廢卷而哭失聲”,道出胸中多少哀傷和嘆惋。

當(dāng)然,蘇軾來到陳州,除了見到諸多親友師長,還遇到一位很重要的人物,那就是張耒。張耒的外祖父李宗易本是陳州土著,與蘇軾兄弟早有交誼,此次引張耒相見,本屬情理之中。此時(shí)17歲的張耒已經(jīng)寫出了名篇《函關(guān)賦》,傳頌于陳州的街頭巷尾。34歲的蘇軾更是不負(fù)天下之所望,儼然是繼歐陽修之后的又一代文宗。此次相見過程想必是很融洽歡娛的。后來蘇軾給張耒寫信,稱贊張耒的文章和蘇轍文章風(fēng)格酷似,鼓勵他說:“惠示文編,三復(fù)感嘆。甚矣,君之似子由也。子由之文實(shí)勝仆,而世俗不知,乃以為不如。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為人,故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嘆之聲,而其秀杰之氣,終不可沒?!被蛟S一生處置下僚的張耒,能得到蘇軾如此眷顧,當(dāng)為一生之大幸,后能成為“蘇門四學(xué)士”之一,也是因緣際會于此時(shí)。

縱觀張耒的一生,因《函關(guān)賦》成名于陳州,17歲際遇蘇軾兄弟也在此,后宦游飄零,萍蹤四海,晚年竟然也病逝于陳州。不得不說是圍著陳州轉(zhuǎn)了一個(gè)大圈,最后又回到了這里。晚年的張耒應(yīng)該是個(gè)胖乎乎且風(fēng)度翩翩的老頭,黃庭堅(jiān)一直取笑他是“肥仙”,說他“形模彌勒一布袋,文字江河萬古流”。此時(shí)他故交大半俱已零落,蘇軾、黃庭堅(jiān)、秦觀等人早已作古,老來知己,唯有斜陽,憑吊嘆息,只剩湖光。他游遍陳州各個(gè)角落,或許也曾多次尋覓憑吊蘇軾兄弟的蹤跡。飛鴻雪泥,物是人非。幸何如之?痛何如之?他寫詩說:“庭戶無人秋月明,夜霜欲落氣先清。梧桐真不甘衰謝,數(shù)葉迎風(fēng)尚有聲?!焙靡粋€(gè)“數(shù)葉迎風(fēng)尚有聲”,這大概就是張耒晚年的孤寂和悲涼,一如梧桐秋葉,好作秋聲之嘆。

張耒在有宋一代,自然比不得范仲淹、司馬光、王安石、歐陽修等巨公的千秋功業(yè),也不可追擬蘇軾、蘇轍、柳永、李清照乃至曾鞏的文章光芒,就是和同樣是“蘇門四學(xué)士”的黃庭堅(jiān)、秦觀比起來,也是遜色多矣。他的角色一直是被人偶然想起卻不能被人覺得有甚光芒的人物,也不是可有可無,也不是只能拿來湊數(shù),反正就是“個(gè)性不明顯,成就不突出,風(fēng)格不張揚(yáng),氣度不驚人”的存在。但在當(dāng)時(shí)的文壇,張耒確實(shí)是孤傲了多年,張揚(yáng)了一把。如他聽聞蘇軾在海南遇赦得回,渴望蘇軾回來能遭遇明君,匡時(shí)救世。不想船至常州,蘇軾病逝。張耒于潁州舉哀痛悼,竟觸怒了于有司?!肚宀s志》載:“張耒知潁州,聞坡卒,出己俸于薦福禪寺修供,以致師尊之哀。乃遭論列,責(zé)授房州別駕,黃州安置。”崇寧元年(1102年)他被貶為房州別駕,安置于黃州。作為逐臣,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,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,故他自號為“柯山”,一如當(dāng)年貶謫黃州,號“東坡”的蘇軾一樣。在柯山腳下,張耒與蘇軾弟子潘大臨結(jié)為緊鄰,兩人彼此安慰,相濡以沫,詩酒唱和。

晚年的張耒貧病窘困,生活艱難,他給蘇轍寫信說:“肉似聞韻客,齋如持律徒。女寒愁粉黛,男窘補(bǔ)衣裾。已病藥三暴,辭貧飯一盂。長瓶臥墻角,短褐倒天吳。宵寐衾鋪鐵,晨飲火數(shù)珠?!鄙砘紘?yán)重的痛風(fēng),但他非常喜歡吃螃蟹,而且酒量之大,罕有敵手。《梁溪漫志》載:“張文潛(張耒字)好食蟹。晚年苦風(fēng)痹,然嗜蟹如故,至剔其肉,滿貯巨杯而食之?!笨峙玛愔菸膲?dāng)時(shí)必推張耒為第一,“士人就學(xué)者眾,分日載酒肴飲食之”,每次宴飲,坐在中間的張耒一定會一邊大快朵頤地手持蟹螯,一邊滔滔不絕地講司馬光、王安石、蘇東坡、蘇轍、晁補(bǔ)之、黃庭堅(jiān)等已故名流的各種段子給大家,一時(shí)滿座皆歡,哄堂大笑,直至大醉,這時(shí)有人扶著大腹便便的張耒,慢悠悠地一瘸一拐地離開。他還會回頭來一句:“想聽老夫講段子,下次還請我吃螃蟹。”張耒的“善謔”和雄辯是出了名的,晁補(bǔ)之說他:“聽君雄辯神揚(yáng)揚(yáng),卻思得一愁十亡?!彼苍?dāng)眾開秦觀的玩笑,引得大家為之絕倒。

《宋史》本傳也說張耒至晚年,詩風(fēng)益務(wù)平淡,效白居易體,樂府效張籍。其實(shí),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有一股郁郁不平之氣,在筆墨之間鼓蕩。能入蘇東坡眼的人,詩文肯定是當(dāng)時(shí)一流,這一點(diǎn)毋庸置疑。朱熹對張耒的詩很是推崇,說他的詩“好處亦是絕好”。特別是詠古之作,每出匠心,反用人意,更作新聲。

浯溪位于湖南省祁陽縣西湘江邊上。唐代詩人元結(jié)愛其山水勝異,卜居此地,命其曰“浯溪”。公元761年,元結(jié)作《大唐中興頌》,并請當(dāng)時(shí)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寫成楷書鐫刻于江邊崖上,字大如斗,骨力雄健,點(diǎn)畫英氣,不可端倪,壯江山之聲色也甚。此頌碑對后世影響極大。黃庭堅(jiān)題詩有《書摩崖碑后》云:“斷崖蒼蘚對立久,凍雨為洗前朝悲。”極力贊頌此摩崖之壯觀氣象。晚年的張耒未到過浯溪,應(yīng)該有人贈送摩崖拓本求詩,故才揮毫珠玉,題詠成篇。后人將張耒手跡也刊刻于摩崖之上,與黃庭堅(jiān)所書對應(yīng),兩者同為絕唱。明代陳宏緒評此二詩:“奇氣橫溢,嘗鼎一臠,已知為駝峰麟脯矣?!?/p>

張耒雁行宋代名家之間,不特以書法名世,至于他擅長畫馬,更是罕有人知。元祐元年(1086年)11月,張耒、黃庭堅(jiān)、晁補(bǔ)之等人夜會于蘇軾府上,翻倒幾案,從篋筒中搜出謫居黃州時(shí)醉書《黃泥坂詞》手稿,“文潛喜甚,手錄一本遺余,持原本去”。張耒貶官黃州,曾向潘大臨假借“備正書行草數(shù)體”的《東坡書卷》,后竟自秘不還,可見其狡黠可愛之處,也可見其癡迷東坡之書,以至于不擇手段。岳珂《張文潛九華帖贊》中稱張耒書法:“結(jié)字小而密,氣放以逸;措意婉而妍,神閉以全。公固不以書名,蓋無一而非天。然則汪洋澹泊,一唱三嘆,考之東坡先生之言,蓋不特公之文為然也。”洪適《跋曾仲躬所藏張文潛草書》:“張右史文名滿天下,而后之人不知其能書。觀此墨妙,真可以藏之十襲?!痹颂兆趦x《書史會要》云:“張耒草書,飄逸可觀?!庇诖丝梢?,張耒不僅擅長書法,更是個(gè)中高手,非泛泛之輩,其書佳處,亦可抗手宋代諸名家。此張耒《讀中興碑》詩刻拓本,行楷,11行,無題,無款跋?!朵聪尽贰逗姹獭や聪怼窊?jù)胡仔所載標(biāo)題,并補(bǔ)款跋“張耒文潛,秦觀少游書”。石刻后有“正德丙寅十月甲子,予奉命安南國,道浯溪”楷書小字5行,磨泐不清。此碑風(fēng)雨侵蝕,患漫不清之處甚多。但從整體來看用筆精熟,結(jié)字疏俊嫻雅,深合宋人書風(fēng)寫意之趣。若推斷為張耒晚年之精品力作,亦無不可。僅此孤本傳世,尤為可貴。此詩刻或可見張耒晚年賦閑陳州,雖在窮巷陋室之中,然一觴一詠,懷古悼今,斯人尤是可想,斯樂尤是可知。

歷史在無限繁華后則轉(zhuǎn)瞬煙消云散,在波濤滾滾后是一片寂靜安詳。今天,我們在淮陽再也尋覓不到關(guān)于蘇軾、蘇轍、張耒、李成、文同,以及李白、李邕、黑夫、驚等人物的蹤跡行藏。到過的人、發(fā)生的事、消逝的作品和陳州一樣,都被失落在歷史的塵埃里?;蛟S有一天,我們會在典籍、碑帖、畫卷中再次看到鮮活的他們。相見之下,兩者會相視一笑,猶如東湖之水,清澈雋永,深沉含蓄,讓人嘆息莫名。

2025-01-02 馮劍星 2 2 周口晚報(bào) content_264357.html 1 尋繹宋代文人的陳州印記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