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2月01日
第07版:文化周口·書香 PDF版

智慧的彼岸

——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解讀

◇張君民

(接上期)

第四十五章

【原文】
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躁勝寒,靜勝熱。清靜為天下正。

【譯文】

最美好的東西好像都有殘缺,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;最充盈的東西好像總是空虛的,但它的作用不會窮盡。最正直的東西看起來彎曲,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,最卓越的辯才好像不善言辭。躁動克服寒冷,清靜克服暑熱。清靜無為才能統(tǒng)治天下。

【解讀】

本章以相反相成的道理,講述人格的內(nèi)容與形式、本質和現(xiàn)象之間的辯證關系。其中“大成、大盈、大直、大巧、大辯”是內(nèi)在的人格形態(tài),而“若缺、若沖、若屈、若拙、若訥”是外在的人格表現(xiàn),說明完美的人格并不在外形上表露,只為內(nèi)在的生命含藏斂收。弘一法師曾就此作出很好的詮釋:“物忌全勝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。涵容以待人,恬淡以處世?!?/p>

萬事萬物、各色人等,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保持完美,沒有一個人能夠永處巔峰。位高權重、享受了榮華富貴,就想再活五百年,那是妄想!諺語說,“弓不可拉太滿”,凡事要留一點余地。因此也有人說:事當快意處,須轉;言到快意時,須住。故君子得意而憂、逢喜而懼。

試看太極八卦圖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事物發(fā)展轉換的規(guī)律:物極必反,盛極必衰,禍患就隱藏在福分之中,災難中往往蘊藏著生機。因此,有智慧的人,身處順境不會得意忘形,身處逆境也不會喪失信心。保持謹慎謙恭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
很多人都知道“六尺巷”的故事。張英是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,字敦復,祖籍安徽桐城。一天,老家來了一封急信,鄰居因筑院墻與張家爭地皮,家里人希望他出面,干預對方的行為。張英沒有以權壓人,而是給家里寄了一首詩:“千里修書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?!奔胰丝吹皆姾?,深領其意,當即拆墻退讓三尺。對方一看,深受感動,也后退了三尺為謝。于是,安徽桐城西后街便有了個“六尺巷”,至今猶存。

張家文化底蘊深厚。張英的兒子張廷玉,是一代名相,深受朝廷重用。張廷玉的兒子也很有出息,殿試考得一甲第三名。張廷玉深諳“人忌全盛”之理,跪在雍正皇帝面前要求給自己的兒子降級。雍正皇帝不同意,說:“此前我并不知道他是你兒子,我是公正選拔人才?!睆埻⒂窠又f了一番很得體的話:“天下人才眾多,都希望登上榜首。我已經(jīng)身居高位,如今我的兒子再占一個高位,那就堵塞了天下寒士進階之路,心里實在不安?!庇赫钍芨袆?,將其兒子的名次降至二甲。

從這兩件事上,我們不難看出張家兩代能身處官場多年的原因。用老子的智慧來解讀,就是能夠“處下”“不爭”“淡泊”,再往深層看,他們達到了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;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”的境界。

(未完待續(xù))

2024-02-01 ——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解讀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25710.html 1 智慧的彼岸 /enpproperty-->